末代状元刘春霖:大清亡后,民国对他竟如此厚待
1905年的紫禁城,金榜题名的红绸还在风中飘动,新科状元刘春霖跪在太和殿前,三呼万岁时,不会想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放榜。三年后,大清亡了,这位"第一人中最后人"脱下官袍,却在民国年间活出了另一番模样——他没入仕新朝,却成了各方礼遇的"活文物",境遇比许
1905年的紫禁城,金榜题名的红绸还在风中飘动,新科状元刘春霖跪在太和殿前,三呼万岁时,不会想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放榜。三年后,大清亡了,这位"第一人中最后人"脱下官袍,却在民国年间活出了另一番模样——他没入仕新朝,却成了各方礼遇的"活文物",境遇比许
1894年春天,北京紫禁城保和殿内香烟缭绕。42岁的江苏才子张謇跪在青砖地上,双手接过黄绸包裹的圣旨——他被钦点为甲午恩科状元。红烛映照下,他眼角泪光闪烁。这个农家子弟寒窗三十载终于登顶科举金字塔,却不知自己即将被卷入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漩涡中心。